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63节(2 / 3)

钱员外一行歇在滍水驿。这是朝廷的驿站,不要说钱员外这些普通百姓,铁监运煤的车都没资格进驿站,他们只能宿于驿站旁边民间开的大车店里。

车夫哼着小调,提了带的黑豆对喂马,钱员外对提着大壶的小厮道:“天色还不太晚,你这里没有上房了么?我们两个人,住间就好。”

小厮大嘻嘻地行个礼:“客官,我们这里是车马店,哪里来的上房。这是车夫住的地方,你们这些官人员外,可到不远处的镇子里去,那里有客栈。”

钱员外不快地道:“我跟着车队而行,若是再走几里路,明日诸多不便。”

小厮道:“那就没有办法了,客官只好将就一夜。”

钱员外看着史大郎,满面不快。车马店的客房他进去了看了一下,都是大通铺,这里不说,里面的被褥一股霉味,也不知道多长时间不洗了,如何睡得下去?

车马店就做的这种生意,讲究薄利多销,店里基本没什么服务。反正不过是赶路的车夫,晚上将就一夜,只要便宜。不只是住的条件简陋,而且不管饭,客人自己带米从店里买柴,店家提供的只有冷热水。

跟史大郎出了车马店,看旁边新建的铁监车马铺人声鼎沸,钱员外道:“大郎,这样腌臜地方,如何住得下?我们到那边铁监歇脚的地方看看,多给一些钱,在那里歇了吧。”

史大郎道:“员外,出门在外,就是这样,哪里讲究那么多。铁监的车马铺,只住他们自己人,怎么肯给我们住?再者说了,那里也未必比这里好多少。”

钱员外哪里肯听,拉了史大郎,快步走到了铁监车马铺门外。

进了门,只见好大一处场院,墙边都是马厩,里面拴了不知几百匹马骡,热门非常。院子里搭了几处大棚子,摆着无数桌椅,赶车的马夫聚在里面,吃喝吵闹,人声喧哗。

铁监运煤的大车一天有三百多辆,如果同时住店,需要的地方就太大了。按着铁监的规划,他们分纲分时段,日夜赶路,是陆续到这里来的。此时车马铺里面,聚的有近百辆车。

钱员外转了一圈,不见一个认识的人。看正门有一处厅堂,拉着史大郎进了里面。

一进厅堂,就见正中坐着一个人,正是自己认识的,钱员外大喜,上前拱手:“沈节级,原来今日你押车。许多日子不见,近来可好?”

沈节级正与几个属下的押纲军将饮酒,抬着看是钱员外,忙道:“原来是员外。多日不见,甚是想念得紧。过来饮杯酒,说些闲话。”

钱员外心里巴不得,急忙拉了史大郎,上前告了罪,在桌边坐了下来。

沈节级道:“现在铁监开始运煤,这条路极是繁华,客栈难寻,行人不便,员外怎么来了?”

钱员外道:“我们这里探出铁矿,是条财路,我请了这位史大郎来,开了处冶炉炼铁。”

沈节级笑道:“员外果然是做大事的人,怪不得这些年赚了许多钱财。自从山中探出了矿,附近开起冶炉的员外不少。不过那些外地人,多是在清凉寺一带,依山开炉。那里原是舞阳县地界,近些日子才划到铁监来,他们以为有空子可钻。不想铁监禁了采伐林木烧炭,日夜都有人巡查,那些人可是被坑得苦了。倒是员外家在附近,占了这条路的光,可来买石炭。”

钱员外道:“正是如此。我今日就是到矿场买煤,在这里歇下。可旁边的车马铺里,早早就已经住满了,无处安歇,到这里来撞撞运气,不想遇到节级。”

沈节级微笑:“今日若不是我在这里,员外只怕也要空跑一场。铁监建这处车马铺,本是住自己车夫的,并不允许外人入住。不过,为防雨雪天气,车马铺的房舍马厩都有空闲,倒是有地方住。”

钱员外大喜,急忙拱手:“多谢节级。”

沈节级摆了摆手:“不要谢我。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员外要住在这里,钱可是要照付。”

钱员外道:“这是应该之事。有地方歇脚,已是节级面皮,店钱自然不会少了。”

沈节级笑着点头,大声道:“黄主管,这一位钱员外是我熟识的,有闲房收两间给他们。”

一边柜台后的一个主管模样的走来,满面堆笑。走过来,见沈节级向自己使个眼色,心领神会,对钱员外道:“员外,空房是有,不过衙门里的事,小的不能擅自做主。每日店钱百文,酒饭另算。”

沈节级摆手道:“这位钱员外是我故人,酒饭与我一起用便了,主管不要另收钱。”

黄主管连连称是。

钱员外道:“只要房间整洁,百文便百文,也算不得什么。”

其实铁监的车马铺,并不是不对外营业。按着杜中宵制定的制度,是铁监的车马优先,有剩作空房可以允许外人住宿,店钱参照一般客栈。不过现在初开,外人哪里知道规矩?下面的官吏差役,只当没这回事。现在周围客栈稀缺,外人来住不但多收店钱,还要承他们人情呢。

便如钱员外,今夜住店的钱,黄主管不会入账,跟沈节级两人分掉了。

压力

杜中宵站在大柳树下面,看着前面陶十七带了人向焦炭炉里面装料。天气炎热,做活的人都汗流浃背。身后树上的蝉虫叫个不停,丝毫不停歇。

装料完毕,陶十七指挥着两个人推了一辆独轮小车,装了一车焦炭,到了杜中宵面前。

把小车放下,陶十七道:“官人,前一炉的焦炭已经凉了,您看一看效果如何?”

杜中宵道:“你让那边装炉的人歇一歇吧。旁边的大桶里的有绿豆汤,让他们每人喝一碗,去去暑气。这样炎热天气,在炉边做事,最怕中暑。”

陶十七应诺,口中道:“不防事,热不了几天了。看看就到秋天,现在早晚已经凉了。”

去吩咐了工人歇息,陶十七重新回来,一起看新烧出来的焦炭。

试了这么多次,焦炭的质量已经能满足冶铁所需。结成大块,坚硬如石,疏松多孔,比较轻,透着光泽。惟其坚硬,才能支撑住矿石。

陶十七道:“官人,这炭已经算是不错了。我们试过,不惟是远胜木炭,炼出来的铁,也比用煤炼出来的好许多。无甚渣滓,而且坚硬不发脆。”

杜中宵道:“不只是看炼出来的铁如何,最重要的是看炒出来的钢如何。只有炒出好钢,才能算是好炭。若只是炼铁,何必如此麻烦?”

一边的苏颂道:“炼出来的铁,前几日不是也试着炒了钢出来?看起来也纯净。”

陶十七道:“是比以前炒钢纯净得多。不过到底如何,还是要打制铁器来试。”

杜中宵其实也不知道什么样的焦炭好,什么样的差,只能按照使用的效果来定。现在对于焦炭的了解,其实陶十七还要强于自己。实践出真知,事情一直是陶十七在做,他脑子灵活,从实践中掌握了不少冶铁知识。他还有在杜中宵身边多年熏陶出来的习惯,善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看过了焦炭,杜中宵道:“既是炼出来的炭已经能用,这些日子便就开始准备建炼铁炉。煤从百里外运来不易,要物尽其用。冶铁炉和炒钢炉建在一起,铁水出来,直接炒钢,省许多煤炭。”

陶十七拱手:“官人说的是,这几日正在选址呢。还有一件,现在烧出来的焦炭虽然冶铁好用,出炉却不容易。粘结一起,难以推拉。而且块太大,要想均匀如一,还要重新砸了重选。这些日子,我正与匠人一起,用几种煤配在一起,看能不能炼出更好的来。”

杜中宵点了点头:“如此最好。你记住,每烧一次,都要详细记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