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姜黄两位嬷嬷喝了雪梨膏,一看赵氏没影了,小丫鬟笑着指了外院。
&esp;&esp;两位嬷嬷道了谢拔脚就走。
&esp;&esp;这个赵氏,到底要做什么,一会不看着就出问题。
&esp;&esp;到了外院只见老太太已经在她们前头了,两位嬷嬷后背已经被汗浸湿。
&esp;&esp;只听赵氏笑道:“母亲,您看这是谁来了。”
&esp;&esp;老太太想了半天一拍大腿道:“张家狗蛋,你也进京了?”
&esp;&esp;张屠户道:“就住在洛家胡同和您这只隔一条街。”
&esp;&esp;老太太就向赵氏道:“老大他们打小也在一起玩的挺好的。下次直接把人带外书房,让老大给安排个差事。”
&esp;&esp;这么多年家乡都没人上门求过差事,狗蛋是她看着长大的,这个情份必须要给足了。又向他笑道:“有什么难处就跟宝珠讲,她如今是我们府上的当家夫人了。”
&esp;&esp;赵氏默了一会儿,让杜鹃给他拿了一百两银子,道:“给刚才那位,让他不要随便就来找我,我现在也不容易。”
&esp;&esp;黄嬷嬷见了,马上就想上前喝叱,被姜嬷嬷拦住了,悄声道:“回禀了老太太,让老太太定夺。大夫人再不好,毕竟是老太太的内侄女,我们做得再好,也是一个下人,等人家姑侄和好就是我们倒霉的时候了。”
&esp;&esp;黄嬷嬷深以为然。
&esp;&esp;两人去了上房,老太太吃了午饭正要小憩,黄嬷嬷却道:“老太太,有句话老奴不知道当不当讲。”
&esp;&esp;老太太道:“有什么不当讲的,你们两个服侍了我一场,几十年了。主荣仆荣,主辱仆死,有什么不当讲的。”
&esp;&esp;姜嬷嬷笑道:“奴婢二人气已经帮着您出了,大爷如今宿在了杜鹃那个小蹄子那里,折腾来折腾去,别到头来大爷跟您生分了。奴婢二人跟着大夫人总觉得不自在,还是跟着您安心一些。”
&esp;&esp;老太太暗道:惩治这个贱妇也不急于一时。
&esp;&esp;“你们现在就回来吧,跟着我这个老婆子算了。”
&esp;&esp;两位嬷嬷大喜,遂说了赵氏之言。
&esp;&esp;“咱们家,到孙子辈子已经三代,大娘子又争气,几个小娘子也争气,帐上有几万两的了。您的福气在后头。”姜嬷嬷道。
&esp;&esp;言外之意,老太太要多以府里名声为重。
&esp;&esp;孙滢吩咐梵音道:“你和妙律,只管跟紧大夫人,在府内不用管,只看她出府后做了什么,如实禀我就行。”
&esp;&esp;第62章 芙蓉妆
&esp;&esp;深秋的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孙滢的肩上,让她加快了步伐。
&esp;&esp;老榆树经风一吹,尽情摇曳,数不尽的枯叶纷纷落下,地上亦是厚厚的一层。
&esp;&esp;孙滢今天去老太太的上房晚了些,昨晚张青云带回的消息她尚有疑惑,可惜张青云身份有限,不能打探到更有价值的消息。
&esp;&esp;特别是他那一句“三个小娘子在抄家灭族之前均被妻子赵氏带回了娘家。”
&esp;&esp;难道说,赵氏已经知道了应元阳要大祸监头?
&esp;&esp;如果有查到卷宗就好了。
&esp;&esp;这简直太异想天了。
&esp;&esp;她带着青檀,走在满是落叶的小径上,但心情并不失落,反而有浅浅的欣喜。
&esp;&esp;文人墨客的眼中的伤春悲愁她是决计不会有的,她一直认为凡事应该朝前看,人生苦短,没那么
&esp;&esp;多时间多愁善感。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人若负我,必加倍讨之。
&esp;&esp;等孙滢到的时候,老太太早饭都摆好了,就等着她了。
&esp;&esp;“祖母,孙女起晚了。”孙滢不好意思地笑道。
&esp;&esp;老太太看了下沙漏道:“不晚,刚好卯时过一半,就你这丫头会掐时间。快坐下来用饭吧。”
&esp;&esp;孙滢早上习惯一碗小云吞,外加一碗羊奶。
&esp;&esp;赵氏站在那里服侍老太太,老太太喝的梗米粥,赵氏殷勤地挽了袖子帮老太太夹了一箸酱黄瓜。
&esp;&esp;这可是从未有过的事,老太太神色淡淡的,面上倒显不出什么。
&esp;&esp;赵氏幽幽开口道:“咱们家怎么说也是四品将军府,若想在府上养些牛羊,又要臭气薰天,若是不养,家里的这些鲜奶可就没了,不若让人将这些羊都杀掉,还可以着人将房子腾出来租赁出去,也是笔收入。现在京中有专门卖鲜奶的。”
&esp;&esp;五娘六娘都抬起头来看了赵氏一下,虽没开口,脸上的神情倒有些戚戚。
&esp;&esp;五娘道:“我们这一家子都喝的羊奶呢,虽然羊奶可以买,但杀掉觉得太残忍了。”
&esp;&esp;孙滢道:“上个月我已经将母羊全部卖掉了,买她们的人都是农户,请不起乳母,孩子也怪可的。”
&esp;&esp;赵氏幽幽道:“还是大娘子想的周到,媳妇自惭不如。”
&esp;&esp;老太太点头夸赞道:“她算是个好的,家里理得顺,外面铺子里的事也理得顺,让我们都省心省力了不少。”
&esp;&esp;孙滢笑笑没说话,她这个时候才不会谦虚,让赵氏把管家的权利掌握在手上。
&esp;&esp;“祖母,孙女想去孙家的族学看看,今年铺子里也都赚钱了,先买点祭田,也免得我孙氏子孙将来出事之事时无一片瓦遮雨。”
&esp;&esp;她嫁给陆虞,就等于站队太子一方,但皇上现在除了太子,还有长子大皇子,皇上春秋正盛,四皇子今年十三,也有登上大位的可能,孙家不得不未雨绸缪,免得一朝大厦将倾无容身之地。
&esp;&esp;好在老太太不是个糊涂人,一下子也想到了,点头道:“是,你说得是,本该这样,长辈们没想到的事,都让你考虑到了,这个中馈,你担之无愧。”
&esp;&esp;赵氏却道:“要留些银子在帐上,你们姐妹年纪都不小了,将来出嫁怎么可能不要嫁妆?”
&esp;&esp;孙滢掩嘴一笑,嫁妆自然是要的,很多女孩没出生父母已经在给其攒着了,出嫁时家里手头宽裕,多给个万儿八千难道还不成?
&esp;&esp;五娘和六娘年纪小,自然都不说话,唯有三娘四娘已经到了适龄,要么来提亲的人赵氏看不中,要么看中的人家不来提亲,就这么不上不下的尴尬着。
&esp;&esp;原本还有族学孙滢也准备再捐助一千两,怕说出来,又惹了赵氏眼红。
&esp;&esp;孙家无孙子辈,就算老太太也不见得有如此眼光,她翻过历年的帐册,每年用于族学也只有十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