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这么舒坦,如今儿子有出息,生活有着落,她的心里也踏实了许多。虽然担心不知身在何方的弟弟,但是她相信他们一定会相见的。
&esp;&esp;赶在徐京墨去书院读书前,这糕点铺子就开了起来,徐子凌给铺子起名叫“玲珑点心铺”,这牌匾还是徐京墨亲手写的,别看他不过九岁之龄,书法已经相当不错了,他没有用馆阁体,而是用了后世的趣味宋体。
&esp;&esp;这招牌的字好不如字有趣,做生意吸引的是客人,而不是文人。
&esp;&esp;别说这招牌做出来还真让人耳目一新。徐子凌不打算一开始就推出许多花样,她只打算先做三样,就像儿子说的那样,品种越少成本才能越低,日后等生意好起来了,再慢慢推出更多的花样也不迟。
&esp;&esp;这几日,徐子凌一直在找合适的厨娘,要守规矩、机灵的人才好。最后还是忘忧推荐了一户人家,这两个小夫妻是从平县来城里讨生活的,为的就是让儿子能读书。
&esp;&esp;忘忧和弟弟过去也受过不少这家小娘子的帮助,知道他们人品好,才敢开口推荐的。
&esp;&esp;徐京墨亲自去寻了这对小夫妻,说了来意。
&esp;&esp;那当家的男的似乎很惊喜,毕竟让妻子一个人在外面接杂活儿干,不仅累,还赚不到几个钱,若是能与人签个长契自然更好。
&esp;&esp;“小少爷,小的家里有头毛驴,往日就是就靠着帮人拉东西赚点钱。我媳妇儿手可巧了,一定能做好您说的点心。”
&esp;&esp;徐京墨看着这家人住的小平房,虽然打挤,但是收拾的很干净,这当家的就是天天给人跑腿、搬东西,也没见什么邋遢的样子。“你媳妇儿可识数?”
&esp;&esp;“识的,小的和媳妇儿都识数。”这还是他们儿子教的呢,儿子那么小就那么聪明,不然他们夫妻两个也不会跑到城里来讨生活。就算以后儿子不去考科举,但是读了书,能找个伙计的差事也比在地里讨生活强。
&esp;&esp;徐京墨点点头,他们家的糕点铺子,暂时是试水,这生意不会一开始就做多大,请一个年轻妇人应当够了。
&esp;&esp;二人说好后约定后日开始上工,先试用五日,若是干的好,就签个长期的契子。不仅要他媳妇儿帮
&esp;&esp;忙做糕点,也要他每日帮忙送一趟食材。
&esp;&esp;因着自家旁边就是南宫府,徐京墨倒是不担心母亲在家的安全,这小两口若是合适,倒是真的可以省去不少的事情。
&esp;&esp;回到家,就见桌上摆了几盘点心。徐京墨猜着是母亲准备让他帮着选几样出来卖。
&esp;&esp;徐子凌又端了一盘点心进来,看着儿子似乎在发呆,便出声问道,“可是不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