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sp;“需要铁器,就拿粮食去铁匠铺换。”
&esp;&esp;“需要布,就和会织布的邻居换……”
&esp;&esp;“朝廷总不能派人去乡下,挨家挨户的盯着他们吧?”
&esp;&esp;说到这里他忽然停住了,脑海里闪过一道灵光,顿时明白了陈景恪的意思。
&esp;&esp;朱雄英则挠了挠头,没想到乡下竟然是这种情况。
&esp;&esp;同时也隐约明白了一个现实,朝廷对民间的掌控力其实并不强。
&esp;&esp;不过这会儿他并未多想这些,而是问道:
&esp;&esp;“可是,宝钞给谁用了?”
&esp;&esp;陈景恪说道:“给城市里的人用了。”
&esp;&esp;“只有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对钱的需求才比较大。”
&esp;&esp;“朝廷的禁令,真正约束的是他们。”
&esp;&esp;“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他们也有的是办法规避。”
&esp;&esp;“没有宝钞,他们依然有别的办法来应对。”
&esp;&esp;“大不了使用粗制滥造的私钱,自古以来都是这么过来的。”
&esp;&esp;“而有了宝钞,他们还要承担贬值的风险。”
&esp;&esp;“所以我才说,对于百姓来说,宝钞还真不一定就是良法。”
&esp;&esp;朱雄英默然不语,他懂了,可心里并不开心。
&esp;&esp;“既然宝钞非良法,为何朝廷还要发行宝钞呢?”
&esp;&esp;陈景恪说道:“因为宝钞对朝廷有利……”
&esp;&esp;“如果朝廷的政策得法,也是能惠及百姓的,只是没有那么直接。”
&esp;&esp;“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一时半会儿我也很难和你讲清楚。”
&esp;&esp;“等回去了,我再慢慢给你解释吧。”
&esp;&esp;第121章 你说的对,但我很难受
&esp;&esp;今天他们三人,本来是想看看新政的效果。
&esp;&esp;但因为方才那一番话,朱雄英顿时失去了兴趣,有些意兴阑珊的走在前面。
&esp;&esp;陈景恪暗暗摇头,这孩子需要学的还多着呢。
&esp;&esp;“老徐,查假钞的事情怎么样了,可有头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