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的告诉我。”
&esp;&esp;徐允恭本不想参与到这种事情中来,但朱雄英问了,他也没准备隐瞒。
&esp;&esp;就将自己知道的情况讲了一下。
&esp;&esp;朝廷嘴上说给工匠发俸禄,但那点钱吃饭都不够,还很难全额拿到。
&esp;&esp;大部分都被官吏找各种理由克扣了。
&esp;&esp;怕他们的心野了,还不允许接私活赚钱。
&esp;&esp;工匠的生活也就比乞丐好那么一点。
&esp;&esp;所以即便再苦再累,都期盼着朝廷能有活分派给他们。
&esp;&esp;不是因为他们想干活,而是差遣一般都管饭,不用饿死。
&esp;&esp;然而很多时候,连这点小小的祈求都是奢望。
&esp;&esp;应天的达官贵人驱使工部的工匠,就和驱使奴隶一般。
&esp;&esp;干活不给钱不管饭,做的不满意动辄惩罚。
&esp;&esp;因为不属于朝廷差遣,工部也不管饭不给工钱。
&esp;&esp;所以匠籍之下哀嚎一片。
&esp;&esp;朱雄英脸色变得非常难看。
&esp;&esp;天天跟着陈景恪学习,他对生产力、对工匠的认识更加深刻,知道其中的重要性。
&esp;&esp;只是绝想不到,工匠面临的情况竟然如此悲惨。
&esp;&esp;这才是立国之初就如此了,以后更是难以想象。
&esp;&esp;他没有问这种事情群臣是否知道,因为他知道答案。
&esp;&esp;文武百官哪个不知道?说的更狠一点,皇帝难道就不知道?
&esp;&esp;没人在乎罢了。
&esp;&esp;不,应该说他们很在乎。
&esp;&esp;如果匠籍取消了,工部和将作监的官吏去剥削谁去?
&esp;&esp;文武百官想修建亭台楼阁,就没有免费劳动力了,就要花更多的钱。
&esp;&esp;所以匠籍必须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