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但仅仅是这些还不够,真正的杀手锏,是自然科学。
&esp;&esp;有人或许会奇怪,儒家思想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学科,自然科学是应用学科。
&esp;&esp;两者是两条赛道,不应该形成竞争关系啊。
&esp;&esp;是的,自然科学本身对儒家没有威胁,但别忘了物质决定意识。
&esp;&esp;自然科学的兴起,必然会倒逼思想领域做出改变,来适应新的生产力。
&esp;&esp;如果儒家不做出改变,主动去适应新时代,就会被新兴学派取而代之。
&esp;&esp;陈景恪并不反对儒家,是法家主导,还是儒家主导,对他来说都无所谓。
&esp;&esp;只要他们的思想符合新时代,不要成为新时代的绊脚石,就足够了。
&esp;&esp;在任何时候,一门学科想要发展,获得朝廷的支持都是最优解。
&esp;&esp;陈景恪自然也要走这条路。
&esp;&esp;温差发动机,让朱元璋知道了自然科学生产粮食的能力。
&esp;&esp;现在他要通过改良火器,让老朱明白理科对军事的提升。
&esp;&esp;军器局大师蒋登贵听闻太孙到来,连忙出来迎接。
&esp;&esp;见过礼之后,朱雄英提出要在军器局参观一下,看看各种军械制作情况。
&esp;&esp;这是提前计划好的,先不拿出火器,而是参观一下军器局的具体情况。
&esp;&esp;蒋登贵自然不敢说半个不字,亲自带领他们参观。
&esp;&esp;到了工作的地方,得到通知的工匠们,早就集体跪在地上迎接了。
&esp;&esp;看到跪了一地的工匠,朱雄英眉头就皱了起来。
&esp;&esp;蒋登贵看的心中就是一咯噔,不会是哪里引起他的反感了吧?
&esp;&esp;可是我们什么都没做啊。
&esp;&esp;就在他犯嘀咕的时候,朱雄英开了口:
&esp;&esp;“传我的命令,给军器局所有人都发一套棉衣。”
&esp;&esp;“啊?”蒋登贵惊讶不已,没想到太孙竟然会发出这样一条命令,一时间有些不敢置信。
&esp;&esp;朱雄英不悦的道:“怎么,你有意见?”
&esp;&esp;蒋登贵连忙道:“不敢不敢,臣……臣是被太孙的仁慈感动到了。”
&esp;&esp;然后他转身对工匠们喊道:“太孙有令,给所有人发棉衣一套,还不快谢恩。”
&esp;&esp;众工匠们也有些惊讶,这是啥情况?
&esp;&esp;但有一点他们很懂,自己得好处了,于是大声喊道:
&esp;&esp;“谢太孙。”
&esp;&esp;朱雄英顿时觉得,做好事还是挺不错的。
&esp;&esp;尤其是徐妙锦崇拜的目光,让他又收获了另一重喜悦。
&esp;&esp;陈景恪也不禁暗暗点头,这孩子确实有善良的一面。
&esp;&esp;这些工匠们很惨,衣服都是破破烂烂补丁摞补丁。
&esp;&esp;有些穿的看起来像是棉衣,但从破烂处可以看出,里面填充的是稻草。
&esp;&esp;还很多连这样的棉衣都没有,就穿了一件单衣。
&esp;&esp;朱雄英第一眼就能看到这一幕,并给所有人赐棉衣,太难得了。
&esp;&esp;蒋登贵等官吏也是差不多的想法,太孙果然如传闻中那般仁厚。
&esp;&esp;小插曲过后,一行人继续参观。
&esp;&esp;工匠们的手艺确实很娴熟,制作器具的速度又快,质量又好。
&esp;&esp;朱雄英等人都非常满意,蒋登贵等人更是自豪。
&esp;&esp;然而,陈景恪却说道:“效率太低了。”
&esp;&esp;第228章 无题
&esp;&esp;效率低?
&esp;&esp;朱雄英马上听出了画外音,问道:“你想到什么好法子了吗?”
&esp;&esp;蒋登贵也很是惊讶,他自然是知道陈景恪的。
&esp;&esp;最近一年,关于这位驸马都尉的传闻非常多。
&esp;&esp;但最让他关注的,还是滑轮组、轴承和飞梭。
&esp;&esp;能想出这种东西,定然是懂手艺之人。
&esp;&esp;不过即便如此,他心中也很是不以为然。
&esp;&esp;军器局都是最顶尖的工匠,所生产的东西,又是各自最擅长的。
&esp;&esp;每天都要生产几十件,这么多年下来有多娴熟可想而知。
&esp;&esp;毫不夸张的说,闭着眼睛都能把东西给弄出来。
&esp;&esp;他不信有人还能提高效率。
&esp;&esp;但他也不敢得罪陈景恪,只是以请教的语气说道:
&esp;&esp;“不知陈伴读有何指教。”
&esp;&esp;陈景恪知道他不信,也没有多做解释,而是先让人回宫里取一套度量衡工具过来。
&esp;&esp;就是他给形学研究班制作的测量工具。
&esp;&esp;这套工具,将来会作为理科学院标准器具使用。
&esp;&esp;随着理科的发展,必然会成为通用的度量衡工具。
&esp;&esp;而眼下他要做的事情,就离不开统一的测量工具。
&esp;&esp;所以,他准备先在军器局推广一下。
&esp;&esp;等待的过程中,他也没有闲着。
&esp;&esp;找来一套鞍辔,让工匠详细为他介绍了结构。
&esp;&esp;然后他尝试着将各个结构分拆……
&esp;&esp;完成这一步,又挑选了几个普通工匠,让他们每人负责一个结构的生产。
&esp;&esp;还挑选了几个人负责运送材料、零部件,还有人负责组装,有人负责质检。
&esp;&esp;众人都很疑惑,每人生产一个结构,就能提高效率了?
&esp;&esp;陈景恪依然没有解释,也没有让他们立即就开始制作。
&esp;&esp;而是等到测量工具取过来。
&esp;&esp;让人照着模板制作了几套,分发给他挑选出来的那几个工匠。
&esp;&esp;然后要求他们必须按照规格,生产出标准大小的零件。
&esp;&esp;是的,陈景恪准备推广流水线生产法。
&esp;&esp;刚才参观的时候,他发现工匠要自己生产大部分零件,然后再自己组装成鞍辔。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