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333节(1 / 2)

&esp;&esp;虽然还有顽抗分子,但孤军作战的他们,已经无法阻挡大明的脚步。

&esp;&esp;碧澜渡,得知这个消息的大明使节团成员,无不瞠目结舌。

&esp;&esp;这个变化实在太突然,也太大了。

&esp;&esp;纳哈出就这么投了?高丽就这么亡了?

&esp;&esp;这也太容易了吧?

&esp;&esp;之前大明还将纳哈出视为生死大敌,将高丽视为辽东战事的重要力量,特意派出规模庞大的使节团来游说。

&esp;&esp;结果就这?

&esp;&esp;就在大家怀疑人生的时候,有一个人却露出了看透一切的表情。

&esp;&esp;那就是方孝孺。

&esp;&esp;“一石二鸟,真是好计策啊。”

&esp;&esp;“景恪啊景恪,你的算计也太可怕了啊。”

&esp;&esp;第239章 汉四郡

&esp;&esp;大明伐辽东纳哈出,可以说举世瞩目,各大势力都在等待着最终结果。

&esp;&esp;有人希望大明大获全胜,也有人希望大明碰一头包。

&esp;&esp;更多人希望双方僵持不下,这样他们就更安全了。

&esp;&esp;但最终的结果却完全出乎了所有人意料。

&esp;&esp;大明头顶‘天朝上国’的金字招牌更加闪耀,朱元璋的个人威望也攀上新高。

&esp;&esp;还是那句话,拿下辽东,代表着大明重新完成了汉家一统。

&esp;&esp;更何况又顺带拿下了高丽。

&esp;&esp;这一番功绩,完全可以说是数百年来第一人了。

&esp;&esp;各藩属国瑟瑟发抖,纷纷遣使朝觐。

&esp;&esp;大明内部也差不多,所有人都再次感受到了洪武大帝的威严。

&esp;&esp;一时间朝局变得特别的和顺。

&esp;&esp;各种歌功颂德的奏疏,犹如雪花一般飞向皇宫。

&esp;&esp;本来对于新政还有些阳奉阴违的官吏,也突然变得特别积极,开始主动落实。

&esp;&esp;让新政的进度条直接前进了几十个百分点。

&esp;&esp;对于知道内幕的人来说,陈景恪这个名字变得更加有分量了。

&esp;&esp;劝说皇帝暂缓对辽东用兵,用一年时间布局,一举帮大明解决了辽东和高丽两个隐患。

&esp;&esp;这种眼光和布局能力,着实惊人。

&esp;&esp;而他对皇帝的影响力之大,更是让人无法忽视。

&esp;&esp;要知道,有了隋炀帝的先例在,打朝鲜半岛向来被视为凶险之事。

&esp;&esp;更何况大明面对的不只是高丽,还有北元的辽东军团二十万大军。

&esp;&esp;正常情况下,想劝说皇帝应该很难。

&esp;&esp;就算理由再充足,不经过几番游说,也很难改变皇帝的主意。

&esp;&esp;毕竟风险实在太大了。

&esp;&esp;就算对高丽有意思,也可以等到打下辽东之后再想办法。

&esp;&esp;可陈景恪只用了一席话,就让朱元璋同意了他的策略。

&esp;&esp;对于他们来说,这种信任才是最重要的。

&esp;&esp;一个人对皇帝的影响如此之大,身份已经无关紧要了。

&esp;&esp;而且太孙和他的关系有多好,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到。

&esp;&esp;一个有能力,又深得君王信任的人,用一句‘未来可期’恰如其分。

&esp;&esp;这样的人,必须要交好。

&esp;&esp;于是,陈家突然多了许多送礼的人,而且全都是顶级勋贵家送来的。

&esp;&esp;有些甚至是从辽东前线送过来的。

&esp;&esp;送礼的人姿态很低,似乎他们才是位卑的那一方。

&esp;&esp;纵使陈远夫妻俩已经见多识广,也有些手足无措。

&esp;&esp;反倒是福清很快就想通了其中的缘由,心中别提多自豪了。

&esp;&esp;陈景恪自然也非常高兴。

&esp;&esp;前面已经说过,搂草打兔子把高丽一并解决,没有前世经验可以借鉴。

&esp;&esp;基本上可以算作是他根据已知信息,推断出来的。

&esp;&esp;那种成就感,和搬运前世已知信息震撼古人,是完全不同的。

&esp;&esp;不过在高兴之余,他又开始思考另外一个问题。

&esp;&esp;治理。

&esp;&esp;“高丽和辽东不同,辽东苦寒打是最难的,但此地为中原故土,只要打下来治理非常简单。”

&esp;&esp;“高丽虽然深受华夏文化熏陶,可千年来一直以单独的国家存在。”

&esp;&esp;“打不容易,治理更难。”

&esp;&esp;陈景恪侃侃而谈,阐释着自己的看法。

&esp;&esp;听到最后一句话,朱雄英忍不住乐了:“难吗?我觉得挺容易的啊。”

&esp;&esp;本来只是一句玩笑话,朱元璋却脸色严肃的道:

&esp;&esp;“你觉得打辽东和高丽容易?无知。”

&esp;&esp;朱雄英愣住了,这还是朱元璋第一次对他说这么重的话。

&esp;&esp;陈景恪略微一想就明白了老朱的用意,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esp;&esp;别的事情都可以惯着,慢慢教育,甚至可以给他试错的机会。

&esp;&esp;唯有军事不行。

&esp;&esp;更何况还是打辽东和高丽,说是国战都不为过。

&esp;&esp;要是他真认为很简单,那才是大明的灾难。

&esp;&esp;朱元璋继续说道:“翻翻史书,中原王朝在这两处地方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

&esp;&esp;“隋朝更是因此耗尽国力,二世而亡。”

&esp;&esp;“也只有汉唐时期才短暂统治过这里。”

&esp;&esp;“你还觉得简单吗?”

&esp;&esp;“若非景恪计划得当,让我们占据了绝对的战略优势。”

&esp;&esp;“若非使节团一年的努力……若非将士们敢于用命……”

&esp;&esp;“你觉得简单,就是对他们的羞辱……”

&esp;&esp;一席话说的朱雄英羞愧不已:“皇爷爷我错了,以后再也不开这样的玩笑了。”

&esp;&esp;陈景恪也适时递了个梯子:“太孙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