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谁不害怕?
&esp;&esp;现实需求倒逼文官集团自我调整,现在对朝廷扩大算科录取名额,他们全当没看到。
&esp;&esp;甚至不少人还主动向吏部讨要算科人才。
&esp;&esp;至于刑名科,这个没啥好说的。
&esp;&esp;培养一个符合要求的司法官很难,所以刑名科的考核标准更高,甚至还要超过了进士科。
&esp;&esp;每年两百个名额都不一定能招满。
&esp;&esp;不过即便是招满了,三科加起来也才一千两百人,依然不够用。
&esp;&esp;不过他也知道,这事儿确实急不来。
&esp;&esp;“沧海省和淡马锡的入职培训,已经有模有样了。”
&esp;&esp;“明年科举取中的人才,一部分送到沧海省,一部分送到淡马锡。”
&esp;&esp;“在那里考核合格了,吏部才会正式授官。”
&esp;&esp;聊了一会儿人才方面的事情,两人又将话题扯回最初。
&esp;&esp;朱元璋把卷宗送回来,可不只是为了入档,还有个目的是刊登在报纸上。
&esp;&esp;现在的周报,默认有一个版面就是用来刊登反腐成绩的。
&esp;&esp;除了老朱查办的案件之外,锦衣卫、巡察御史等机构的成绩,也会被刊登在上面。
&esp;&esp;其目的自然是为了杀鸡儆猴。
&esp;&esp;陈景恪翻了翻手中的卷宗,灵机一动说道:
&esp;&esp;“把太上皇这些年反腐的成绩汇总成书,然后刊行天下如何?”
&esp;&esp;朱雄英眼睛一亮,说道:“好主意,所有新科进士全都要学习这本书。”
&esp;&esp;说做就做,朱雄英立即给翰林院下旨,派个合适的人过来负责此事。
&esp;&esp;翰林院可不敢耽搁,很快就派了一个人过来。
&esp;&esp;然而让陈景恪没想到的是,翰林院推荐的人选赫然是杨士奇。
&esp;&esp;就连朱雄英都有些意外,没想到事情竟然这么巧。
&esp;&esp;他之前调查过杨士奇,对这个人的经历还是比较了解的。
&esp;&esp;杨士奇的经历虽然算得上是励志,但也仅此而已了。
&esp;&esp;再苦还能苦的过朱元璋?再志向远大,还能远的过洪武大帝?
&esp;&esp;大明作为草根建立的朝代,最不缺的就是励志型人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