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接着便是第三根、第四根,以此类推。
&esp;&esp;而越到后面,钢丝绳承担的重量就越大,拉绳子的人就越是费劲。
&esp;&esp;幸好有这种特制的龙门架,上面的卡扣可以削减一部分的重量。
&esp;&esp;不然60多根200斤的水泥管,足足12000斤。即便有40多人一起拉,也很难承受得住。
&esp;&esp;好在下井管这方面,打井队的同志们还是很有经验的。
&esp;&esp;只用了不到两个小时,就将全部的64根井管全部下到了机井里面。
&esp;&esp;井管下下去之后,郭童便让人向井管与井壁之间的缝隙处填细沙和泥土。
&esp;&esp;待填满这些缝隙后,一口机井就算是彻底打好了!
&esp;&esp;当郭童宣布一号井完工之后,现场顿时响起了村民们热烈的掌声,经久不绝。
&esp;&esp;晚上,张汉吾代表东泉农场全体干部群众,在管理处的小食堂宴请打井队的同志们。
&esp;&esp;除此之外,周扬一家也被请了过来,包括周亚文夫妇。
&esp;&esp;今天的饭菜很丰盛,有红烧肉炖土豆,还有拌凉菜,就连主食也换成了难得一见的油炸糕。
&esp;&esp;油炸糕是西北地区最喜庆的一种食物,由黍子面制作而成,经过油炸的叫油炸糕,不经过油炸的叫素糕。
&esp;&esp;之所以说它是最喜庆的食物,那是因为在西北地区,只有在办喜事的时候家里才会吃这种食物。
&esp;&esp;平时的话,一般人家是不会做的。
&esp;&esp;主要是这玩意太费油了,在这个人均一月二两油的年代,想吃油炸糕确实算得上是一件奢侈的事了!
&esp;&esp;除了食物丰盛外,张汉吾还特意给打井队的同志们准备的化县自产的化县老酒,足足有20多斤,敞开了喝!
&esp;&esp;可以说,农场这边今天是真下了血本!
&esp;&esp;不过也可以理解,有了水,农场面临的危机就等于解决了大半。
&esp;&esp;只要抽水设备到位,那么庄稼就有救了。
&esp;&esp;即便是这几天,由于一号井一直在抽水,大量的井水已经通过临时挖的沟渠灌到了附近的农田里了。
&esp;&esp;虽然目前仅仅只是浇了十几亩地,但却是开了一个好头。
&esp;&esp;现在二号井也出水了,到时候再把砖瓦厂建起来,那日子就更有盼头了。
&esp;&esp;再加上县里面答应给他们报销所有花费,所以吃顿好的也没什么。
&esp;&esp;因此,今天晚上大家伙都是敞开了吃,敞开了喝,一直整到晚上十一点钟才结束!
&esp;&esp;尽管周扬再三推辞,表示自己酒量有限,但还是呛不住众人的热情,频频被灌酒。
&esp;&esp;所以,满桌子好菜好饭他压根没吃几口,人就倒在了桌子底下…
&esp;&esp;第187章 打井队撤了
&esp;&esp;接下来的几天里,在村民和战士们的配合下,打井队的同志们又接连在西坡打下了两眼井。
&esp;&esp;经过测试,三号井和四号井的水量也非常的可观,达到了深水机井的标准。
&esp;&esp;至此,东泉农场已经成功打出了四口深度高达六十多米的机井了。
&esp;&esp;这四口井成功出水,预示着东泉农场的缺水危机算是彻底的解除了。
&esp;&esp;更令人欣喜的是,农场这边的人才们硬是从张汉吾弄回来的那堆破烂里面修好了两台抽水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