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朱晦庵拜访赔罪,姜离的本体不出面是不行了。
&esp;&esp;‘还好提前结束了。’
&esp;&esp;姜离的本体轻轻一叹,然后小心翼翼地将身上的粉臂拿开,起身。
&esp;&esp;······
&esp;&esp;······
&esp;&esp;腊月二十三,癸卯年,乙丑月,丙申日,北小年。
&esp;&esp;扬州名门望族主朱氏家主朱晦庵,亲自前往鼎湖派,负荆请罪,同时为鼎湖派新任摇光长老贺。
&esp;&esp;一时间,九州各处都能看到一道道身影风驰电掣而行,那是各路信使在传达讯息。
&esp;&esp;其中一路乃是神行太保,一路直达神都,送往南天司,路上还有神都的世家大族也顺便收到了消息。
&esp;&esp;神都之外,太学,湖畔书楼内。
&esp;&esp;一个中年儒士走入楼中,向着那正在阅览书籍的四目老者禀报道:“老师,鼎湖派那边又有消息了。朱师兄在凌晨亲自前往鼎湖,负荆请罪。”
&esp;&esp;老者闻言,目光微动,放下了手中书简,轻叹道:“晦庵这是已经找到他认为的合适人选了。”
&esp;&esp;曾经教导过朱晦庵的祭酒当然清楚朱晦庵的理想和性情,若非是为了理想,朱晦庵是绝对不会舍了面子替人铺路的。
&esp;&esp;“老师,姜氏子如今实力已经堪比四品,又有朱师兄相助,适逢乱局,他们会否······”中年儒士顿了顿,声音压低,“我等是否该进行扼制?”
&esp;&esp;“扼制了,才合了晦庵的心意,”老者摇头道,“如此高调,本身就有推动的心思,主动进行扼制,反倒会让那姜离看到敌意,将他推向反方。”
&esp;&esp;“不过一昧地放纵也不是办法,这样吧,你和神秀去一趟梁州。神秀如今已经晋升了五品,也该筹谋下一步了,顺便也看看那姜离是否有那等心思。”
&esp;&esp;“是。”儒士应声,离开了书楼。
&esp;&esp;而在他离开后,祭酒又一次拿起了书简,不过这一次,他却是将书简合上,看向那竹简上的两个古字。
&esp;&esp;——《春秋》。
&esp;&esp;“能否真正继承这道果,就看你的造化了,神秀。”
&esp;&esp;第294章 人间兵戈,铁甲神雷
&esp;&esp;另一边,神行太保将消息送达皇城,直入大明殿,送到姬陵光的手上。
&esp;&esp;“先杀姬博古,又败吕天蓬,现在连朱晦庵都亲自上门负荆请罪,哪怕是本宫当年初晋升四品时,都没这本事,这小子竟是在五品就有这般能耐。”
&esp;&esp;姬陵光一脸狐疑之色,心中忍不住怀疑,‘这小子,该不会和她双修了吧?’
&esp;&esp;思来想去,好像也就只有这一点能解释的通了,否则任其如何天资绝世,还修炼了《气坟》,在功力的积累上都难及那些活了几十年上百年的老家伙,更别说还有道果神通的差距。
&esp;&esp;总不可能他一路容纳的都是独一性道果吧?
&esp;&esp;‘若当真如此,下次见面可要好生笑话天璇那骚蹄子一下了,连自己的弟子都勾搭,也好意思嘲笑本宫老牛吃嫩草?’
&esp;&esp;姬陵光这般想着,心情相当愉悦地下令道:“起一封诏书,请姜氏家主姜离前往梁州,以平逆党。”
&esp;&esp;言下之意,自然是已经把姜离当姜氏的家主了。
&esp;&esp;同时,这一道诏书也当是为姜离站了台,让那些姬氏的人都给收着心,不敢明面上报复,也算是保住一些族人的小命了。
&esp;&esp;一旁的侍女闻言,连忙应一声是,然后开始将姬陵光的吩咐用公式化的语句写好,由姬陵光盖印后,送达下去。
&esp;&esp;······
&esp;&esp;······
&esp;&esp;同在此日,道德宗,八景山之上,有一中一青两位道人立于山崖,仰望天空。
&esp;&esp;此时临近黄昏,天色昏暗,却可见一道云气自天空现,其色上黄而下白,长数丈,如一杆大旗,在空中猎猎划过,无端带来一种冰冷肃杀之感。
&esp;&esp;“蚩尤之旗,见则王者征伐四方。”
&esp;&esp;前方的道人似中年又似老年,又带着青年的朝气,又不显矛盾,他望着那道云气,悠悠说道:“人间兵戈,自此而始,这就是你想要等待的时机吗?”
&esp;&esp;“是。”后方的青年道人点头道。
&esp;&esp;这青年身穿一袭白色道袍,剑眉入鬓,眉宇间自有一股凌厉之色,头不结道髻,长发随意披散,泛着一股白金色泽,如同精钢般。
&esp;&esp;“勾陈主人间兵革,我欲晋升勾陈,此时正是良机。”
&esp;&esp;青年道人言语如剑鸣,带着一种奇特的铿锵,凌厉锋芒随声而现,四周草木山石境界镀上了一层钢铁色泽。
&esp;&esp;“但你不会成功。”
&esp;&esp;前方的道人轻声一叹,“贫道当年西行,坏了那狂人的肉身,阻道觉者,这两位,甚至还有业如来,他们都不会让你晋升成功,其余的三品道友,也不会坐视。”
&esp;&esp;“那师尊呢?”青年道人不为所动,反倒问起了一个与以上没有出现在前言中的人。
&esp;&esp;“师尊这些年隐居山林,鲜少出手,但每一次出手,都是阻人晋升二品。当年击杀龙宫之主,使青龙道果流落九州,百年前西行,转战万里,先坏那姬氏狂人的肉身,后又与觉者论道,乱其心而阻其道,这一次,是否又要对徒弟出手?”
&esp;&esp;道人言辞之尖锐,直指前方那人之过往,而前方的道人,后者的师尊,却在此刻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esp;&esp;少顷,他淡淡说道:“不会。”
&esp;&esp;“多谢师尊。”
&esp;&esp;青年道人行了一礼,便径直转身,就要离去。
&esp;&esp;似乎他来此,就是为了这两个字。
&esp;&esp;只是在他离开之前,一道流光从后方射来,划过一个弧度,来到青年道人身前。
&esp;&esp;道人定睛一看,是一玉简,上有数个大字——《九天荡魔真诀》。
&esp;&esp;“你一直不来,贫道也不好舔着脸送去,今天难得见一面,正好将此物给你。”
&esp;&esp;后方传来淡淡之声,让青年目光微动。
&esp;&esp;“谢师尊。”
&esp;&esp;他低声说着,却比前一句谢有温度多了。
&esp;&esp;随后,青年道人收起玉简,又是行了一礼,径直离去,只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