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99章(1 / 2)

&esp;&esp;突如其来的要把一个存在了几百年的制度废除还是没什么太大理由的,康熙自然是有疑问。

&esp;&esp;“皇阿玛觉得京城大学怎么样?”太子问。

&esp;&esp;“自然是好的”康熙回。

&esp;&esp;“可是京城大学的招生和科举不一样皇阿玛难道不知道吗?”太子问。

&esp;&esp;康熙当然知道,只是他默认的是京城大学是为了给他培养人才的,而下面的科举则不完全是。

&esp;&esp;毕竟现在的殿试相当于废除或者没有,状元也只是康熙看着成绩点的,有些都见不到真正的天子。

&esp;&esp;说是天子的学生实则不然。

&esp;&esp;很多学生在读书读出了一点名头的时候就被当地的官员或者世家收了,有些靠联姻有些靠门徒。

&esp;&esp;背靠大树好乘凉的道理大家都懂,自然不会拒绝。

&esp;&esp;所以很多最后到了殿试的时候都已经是各个世家的人,皇帝就算钦点也不行了。

&esp;&esp;要是废除了科举,废除了八股,把京城大学那些要学的内容,先提起一部分发散到下面的学校教学,会不会好很多,而且对于人才的培养是不是更好。

&esp;&esp;康熙纠结中,太子则是轻松了很多,他知道历史的脚步,知道科举已经落后很多,现在的英国牛津大学早就存在了,那边的学术氛围早就为工业革命铺垫好了,而大清哪怕赶着走依旧好像落后了那么一点。

&esp;&esp;科举制八股文这个固定人们思维的制度,现在不改,将来太子继位也一定会废,只是那个时候可能就更晚了。

&esp;&esp;“那就废除吧”康熙说。

&esp;&esp;太子抬眼看了过去,一副不可置信的表情,他没想到康熙竟然同意了。

&esp;&esp;“朕难道还能让你一个人去挑战几百年的制度吗?”康熙反问。

&esp;&esp;第168章 卡卡卡

&esp;&esp;看着太子哑言的表情,康熙有些愉悦的想着总是被这小子摆一道,今天可算能找回场子了。

&esp;&esp;说道这事康熙心里就很不平衡,他觉得自己在太子心里分量还是不够,要不然为什么太子宁愿想等他继位后再着手科举的废除也不愿意多花时间和他解释。

&esp;&esp;只有一种理由,那就是他在太子心里不重要。

&esp;&esp;康熙不痛快极了,在他心里太子的分量还是很重的,他爱护又保护着他,深怕他受到伤害,也害怕他不再需要他。

&esp;&esp;没想到的是害怕的事竟然要成真了。

&esp;&esp;看着康熙板起的脸,太子茫然了片刻赶紧解释:“皇阿玛怎么会如此想,儿臣也只是担心阻力过大,想着循序渐进慢慢来,皇阿玛这样想儿臣,儿臣可是要恼的。”

&esp;&esp;旁边跟着的张廷枢眼睛都要瞪掉了,没想到万岁爷和太子爷的相处方式是这样的。

&esp;&esp;“有没有你心里清楚”康熙冷哼。

&esp;&esp;“皇阿玛要是让儿臣发誓儿臣也愿意”太子继续加进:“儿臣真心实意的为皇阿玛考虑。”

&esp;&esp;“行了,退下吧,回头好好写一封奏折交上来。”康熙摆手打发掉太子,让张廷枢留下了好好的和他说说江南那边的情况。

&esp;&esp;张廷枢看的明明白白的,哪怕康熙嘴上说的严厉,那忍不住上翘的嘴角和眼里的笑容却骗不了人。

&esp;&esp;“原来万岁爷是个慈父啊”张廷枢心里暗暗的想,虽然万岁爷对待臣子严肃又可怕,没想到私下里对待儿子们反而一片慈父之心,好像恨不得把所有的给儿子一样。

&esp;&esp;太子不知道张廷枢的想法,他退出去后才缓缓的松气,康熙越来越不好糊弄了,不过太子也确实越来越不想忍耐了。

&esp;&esp;虽然一万遍告诉自己这一世已经很多的不同了,但是随着时间走的越来越快,太子也愈发的不想和年纪越来越大的康熙见面。

&esp;&esp;他怕自己忍不住露出怨恨的眼神,也怕自己流露出不该出现的表情。

&esp;&esp;这次科举舞弊的事情,相关人员全部落马,主考官和江苏巡抚判处了流放且没收全部的财产,连带着他们的家人都要跟着一起去。

&esp;&esp;至于户部尚书张鹏翮则被押送到了京城等着秋后问审。

&esp;&esp;相关的被冤枉的没有得到公正的学子也全部换了榜单下去,这一次江苏的官员彻底换了学,噶礼屁股底下的位置坐的也更稳当了。

&esp;&esp;胤祧和九阿哥十阿哥知道结果的时候康熙已经下令改科举为高考,从今以后废除八股文,大清就要用新的教材新的学校方法学习。

&esp;&esp;“那我们要怎么办?”九阿哥问。

&esp;&esp;他们可都十来岁了,要是换新教材,还能爬起来吗?

&esp;&esp;“那个,九哥,这和我们没有关系,我们既不参加科举也不参加高考。”胤祧弱弱的举手。

&esp;&esp;“……”九阿哥沉默了:“爱咋咋地,反正激起民愤的不是我们。”

&esp;&esp;“没想到皇阿玛能吸引这么多仇恨值,江南那边才刚刚有好感,现在又变了。”十阿哥看着报纸上骂康熙的话术,砸砸嘴,不理解人的善变。

&esp;&esp;现在火力集中最猛的应该就是康熙那边,尤其是江南文人,笔杆子耍的好,可尽的骂康熙,骂他不配为人君,骂他想要颠覆整个大清,骂他要遗臭万年。

&esp;&esp;毕竟科举年年都有,今年改了制度,那明年的科举的人怎么办?

&esp;&esp;对此康熙也给出来对策,考试可以灵活应变的,不说让你多懂,起码要能说出来一二三,不要死板要灵活。

&esp;&esp;只是大家不听不看,只选择发泄,尤其是现在有了报纸,骂人的文章一篇接着一篇,饶是审核人员一遍一遍的审稿和拒稿也架不住大家的“热情”

&esp;&esp;胤祧看的害怕干脆不看了:“那些人应该不会疯狂到要在宫门示威吧?”

&esp;&esp;寒窗苦读十几年突然间一下子变了,肯定很多人都受不了,但是这也是走向进步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esp;&esp;大清必须忍受这一步然后才能完成脱胎换骨的转变。

&esp;&esp;第169章 好孩子

&esp;&esp;虽千万人吾往矣,太子本来想要等他继位后,自己扛下一切,但康熙毫不犹豫的挡在了太子前面,老父亲决定一个人拦下所有的火力。

&esp;&esp;好在的是户部很快就发表了一封很长的信,信里表达了对于学子寒窗苦读的理解,对于他们以下犯上态度的理解,随即又给他们罗列了朝廷对于学子的补偿。

&esp;&esp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