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那真的,一个天山一个地下。
&esp;&esp;屋子给分了个好的大的——屋顶漏雨和房梁维修,都是本村的宗族乡亲一群小伙子帮着弄好的。
&esp;&esp;棉被什么的,也是张家借一床李家送一卷。
&esp;&esp;灶台的砖头都是村里二十多户人家给凑出来的。
&esp;&esp;其实按照规定,小蒋是知青下乡,也要干活儿的——当然也不白干,有工资拿的。
&esp;&esp;那年月,这叫工分。干多少活儿,挣多少工分,然后多少分可以换多少口粮。
&esp;&esp;看,这不就是积分制么。
&esp;&esp;可见积分制在华夏早有渊源……
&esp;&esp;但是本地本乡的人,都当老宋一家是自己人回来的,都愿意照顾着。
&esp;&esp;而老宋更是拿定了一个主意!
&esp;&esp;“哪朝哪代,人都是要读书的!
&esp;&esp;古往今来,不管哪国哪朝,只要是稳定的社会,有文化才能吃的开!
&esp;&esp;所以,不读书不行!”
&esp;&esp;于是,老宋给小蒋定了路子:在家念书!
&esp;&esp;从金陵回十字村的时候,家里的那些被褥家当,老宋其实没带多少。
&esp;&esp;却唯独把小蒋在学校里的那些课本书,一张纸都不带少的,全带回来了!
&esp;&esp;还不止!
&esp;&esp;老宋利用自己之前在城里收破烂的功夫,走街串巷的,还搜罗了一些高中课本——那个时候不少知青上山下乡,很多人都把书本当破烂卖了。
&esp;&esp;老宋就趁机收了好几套回来。
&esp;&esp;全带回了十字村。
&esp;&esp;于是啊,在小蒋当知青上山下乡的那些年,其实很多需要挣工分的活儿,都是老宋去出面代他下地干活儿去了。
&esp;&esp;而小蒋则被老宋压在了家里,闭门苦读念书自学。
&esp;&esp;那个年月,其实日子过的苦,读书也没那么容易。
&esp;&esp;无非就是乡里下的组织开大会的次数多了些。
&esp;&esp;其他的,也就还好。
&esp;&esp;就这么着,一家三口,在食子村,就这么半苦半甜的,过了好几年。
&esp;&esp;小蒋在十字村靠着自己自学,把高中的学业算是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