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47节(4 / 5)

&esp;“便是退一万步,实在要官府出面了,也不能着急地做,还是要将各方面的顾虑形成条陈,往上汇报,等了上峰的指示,我们这里行事才有依据,才不至于越权越责,好心办了坏事,自己吃挂落不要紧,坏了大局,那才是难以补救呢。”

&esp;&esp;李小青咬着唇不说话,在她个人来讲,若是泉村的女眷出门做活,有了离婚的心思,自然是予以支持。但钟勤快的叙述是如此的真实,她再说什么都显得很像赌气。张文则在唰唰地记着笔记,显然今日的这番对话,这些干系都是他从前未想过的。

&esp;&esp;金逢春左右看了看,问道,“都讲完了?那我来总结。”

&esp;&esp;“小张,你还是少了些基层的工作经验。”她道,“这块你要补一补的,没事还是多去村里转转,多看看,多和村里人聊聊。”

&esp;&esp;张文表示明白,他是心悦诚服的,金逢春又道,“李姐,你的毛病是一腔热血而想得太浅,对问题的预估是不足的。统治要有统治的逻辑,至少任何事情都要先想在头里,你是从村子里走出来的,却无法和钟勤快一样预估到这些可能的问题,还是想得少了。”

&esp;&esp;李小青也没什么可反驳的,钟勤快却也不见得意之色,金逢春转向他,道,“至于钟哥你,还是老问题,你身上的暮气太深了,顾虑都有道理,但这不是推脱的理由,一边往上报,一边也要想出一些不是办法的办法,至少要给上头一些选择。你若不想一辈子只做个小吏,便不能只是挑毛病,提问题。”

&esp;&esp;不论家里是什么背景,一旦接触了实际工作,能不能压得服手下,便全看自己的本事,金逢春接触工作一年多,自我感觉也在不断的进步,她不敢太骄傲,但身边几个属下却还是都听话的,张文和李小青都诚恳地应了下来,钟勤快则多少还是有些不服气——这个手下,脑子是好用的,但却是个中油子:还不至于到老油子的地步,交代给他的事情都能用心做,但平时就是喜欢说怪话,泄大伙的气,逻辑都差不多,即困难是多的,事情是不好办的,因此若非必要,千万别给自己揽事,能做好自己份内的工就很不错了。

&esp;&esp;之前协调生产时,的确也有很多困难被钟勤快言中了,而且是有一些暂无法解决,因此金逢春还不算是让钟勤快彻底心服口服,今日这个问题在钟勤快来看,尤其是十分棘手的,他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看着金逢春,金逢春道,“譬如这个外出做工的问题,你说的这些难处我倒也想到了。”

&esp;&esp;这不是事后找补——钟勤快也认可,金逢春这点信用还是有的,她听着钟勤快的叙述时一点诧异都没有,这也说明了她事前已考量到了这点。

&esp;&esp;那此事该如何解决呢?钟勤快是理直气壮的,因为他确然觉得这件事很重要,也不可能有解决的办法,他是尽力想过的,而不是一开始就在摆烂。

&esp;&esp;他多少有些挑战地看着金逢春,金逢春站起身,在黑板上开始书写起来,“这个问题首先要进行三重的解构,为何我们预料女娘入城后会有许多提离婚,第一重答案自然是农户的收入少而工人的收入多,想要在城内安家,第二重答案则也很直白,那便是城里人对女娘的态度比村里人对女娘的态度要宽和,女娘们感到在城里少了压迫,因此她们一旦进城便不想着回去了。”

&esp;&esp;“而第三重我认为是问题的根本,”金逢春说,“那便是女娘在村里没有自己的田——这才是我们预料着女娘进城后会滞留不返最根本的原因。”

&esp;&esp;“田地,就是农户的根基,钟勤快,我问你,如果女娘自己在村里有地的话,她还会轻而易举地留在城里不回来吗?”

&esp;&esp;第105章 金逢春的为吏之道

&esp;&esp;要把地分给女娘……仅仅从钟勤快的表情上, 便可以看出,他几乎是从未动过这个念头。这就像‘大地是圆的’一样,属于是哪怕出现在传说中也显得荒谬的歪理邪说。金逢春能理解他的惊讶, 她自己在高级班里刚接触到这个知识的时候, 也本能地觉得买活军似乎多了一丝魔教气息——印象中在大地的形状, 万物之灵的来历上动手脚的都是魔教。

&esp;&esp;“地分给女娘?这,这怎么分?”诧异过后,跟着的是自然是许多的问题,“总不可能我西山村的女娘分了地, 就不离开西山村,坐产招夫了吧?若是女娘远嫁了, 她的地该怎么办?不可能都刚好有得对换的, 而且这田说是给她了, 但她自己能种吗?也不是人人都和买活军的女娘一样好身板。”

&esp;&esp;钟勤快蹙眉看了下金逢春, 下结论道,“便是金主任,我看你也不能一个人种一亩田。”

&esp;&esp;这话对也不对, 总之女子没有田地分,这仿佛是默认的真理, 理由也很多。金逢春并不直接和他争辩,只道,“任你千般道理,我只问你两句, 第一, 六姐希不希望女娘在农闲时分出来务工?”

&esp;&esp;这自然是希望的, 任何有些脑袋的人都能看得出来, 谢六姐希望所有人都出去为她做活, 哪里缺人就去哪里,任何一个敢于阻止她支配人口的势力,都见识到买活军的另一副面孔——让他们的敌人战栗的面孔。

&esp;&esp;“第二,若是不给女娘留些根基,农妇到了城里是不是觉得比在乡下更好?”

&esp;&esp;这问题自然也是确凿无疑的,譬如李小青便是走出来便不曾再回去的女娘,她一开始也因金逢春的说法而惊异,但此时刚缓过来,便双眼发亮,迫不及待地附和起了金逢春,“是了,是了,倘若当日我在村里能分到地,那或许我便不会出来考吏目了!——我是侥幸考上了,可还有那么多考不上的姐妹,哪怕在城里洗碗也不愿回去,不就是因为乡下没有自己的地么?”

&esp;&esp;“在乡下,若是没有自己的地,那便没有根基,就永远是寄人篱下,从娘家到婆家……没有一个家是自己的,仿佛总在伸手等着别人给钱花!”

&esp;&esp;“若说是女子种不了地,从前倒是不假,但如今,耕田能买牛,插秧有插秧机,收割有脱粒机,这些都是女子的人力也能驱动的,至不济还有重活我花钱雇人来做么!虽有额外的花销,但我自己吃得也比能种田的男人少,我怎么就不能有一块田了?”

&esp;&esp;固然,由于女子婚嫁的流动性较大,会有一个田地的交换问题,但李小青认为这个问题是值得投入心力去研究解决的,因给女子分田能缓和最尖锐的矛盾,即女子一旦脱离过农村便不再想要回归。而钟勤快竟然无法反驳金逢春的这个说法,瞠目结舌了许久才道,“我服了,金主任,小人的眼界的确不如你。”

&esp;&esp;金逢春不为己甚,抬手止住李小青,道,“钟哥,我还是那句话,你的脑子是灵活的,只是心仍未完全融入买活军。你还是要好好凿凿你的心眼,以后前途更好些——你总也想要说亲成婚,说个更好的娘子吧?我猜你们男人,都想签旧式婚书,按咱们县里现在的情况来看,你要找个漂亮的旧式娘子,眼下这个职务可有点不够瞧。”

&esp;&esp;她这话并没有阴阳怪气的味道,反而颇为中肯,吴兴县的婚俗经过一年的潜移默化,已迅速融入了买活军的风气之中,而且还引起了不少纠纷—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