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53节(2 / 4)

去,对方也清出偏院来,众人在堂屋廊下摆了几桌,坐着正喝粗茶,店家先端来了一个个小风炉,上头吊着铜锅,一盘盘菜切好了放在两侧,又有一大盆蘸水打来,冬日里肯定是吃炉子锅最舒坦,这蘸水里便可见辣椒段浮浮沉沉。

&esp;&esp;又有一碟碟红红黄黄、松松散散,炒玉米面中夹杂了红辣椒碎的东西,送到各桌来,便是本地的特产小食酢辣椒。众人听叙州义军绘声绘色地介绍了半日,都觉得好奇,当下先捡了一些入口,一入口,只觉得有一股复杂的酸香味,先声夺人,待酸味逐渐扩散,又是辣味,玉米面的一点甜香,恰到好处的咸味,别看只是区区一碟玉米粉炒辣椒,吃完了却令人口中生津,食指大动,甚至感觉一口酢辣椒能配半碗饭呢!

&esp;&esp;“好吃!”

&esp;&esp;“这东西下饭,倘若带到南面去不生醭,我看在买地一样是好卖的。”

&esp;&esp;“不如先买个几坛子,送回去看看就知道了。”

&esp;&esp;“运费贵,还不如写一封信回去让他们试做呢!”

&esp;&esp;“便是试做,不也要吃过原味才好吗?”

&esp;&esp;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一边议论一边争食,也有把酢辣椒加入蘸水中进行尝试的,不过这东西本就咸口,打湿了以后,玉米粉融化了,里头的剁椒味道太咸,不如拌饭好吃,又有人称赞本地的剁椒做得好,都是笑道,“有这蘸水在,哪怕是青菜白菜,也都比肉好吃。”

&esp;&esp;买地请客,当然不至于一桌子素菜,锅子里已经是有一条鱼煮着了,烫菜里也有原本就用水煮熟的白肉,肥瘦相间,切成片进锅里烫热了,蘸一下酱油、醋、剁椒、折耳根、紫苏混合而成的蘸水,爱吃芫荽的也有,甚至还有一个洋葱切碎了装碗,给大家自行取用。

&esp;&esp;这蘸水可是下足了本钱的,不说别的,光酱油都没有耗味,可见是上等的酱油,绝非那些生蛆长醭的酱缸子里打出来的货色。菜色上,四荤四素,荤菜定量而素菜份量十足,还有大量豆制品,保证众人能够吃饱。

&esp;&esp;四荤是鸡子儿、鱼锅、白肉片、炖了一只鸡,叙州二人心知肚明,这其实也是在给他们之后的款待打样:一桌十人,最多也就四荤四素,决不能超过太多,而且买地民风朴素,不喜剩菜,吏目们都是把桌上所有菜除佐料之外全部吃光的,因此量上也要拿捏好,宁可准备一些吃不完也放得住的小点心,给众人打个余量,决不能大鱼大肉满桌陈列,造成浪费,那就不是显示主家的热情,而是给考察团添麻烦了。

&esp;&esp;的确,买地有抽查工作日志的习惯,调查团人人都写,这样剩饭的现象,倘是被写进日志里,又被抽查到了,多少都会扣些印象分的,叙州人是来融入买地民风的,比起一门心思钻牛角尖,按自己心中的礼数待人,自然是要琢磨买地的风气才更合理些。

&esp;&esp;这晚两个义军吏目一合计,之后的饭食,凡是他们出面结账的也都比量着来,吴老八等人,果然丝毫没有被怠慢的感受,反而觉得叙州义军果然很会办事,不像是沿途有些州县,想要结交考察团的豪商大族,摆架子、讲阔气,好酒好菜轮番上、撤,过于奢靡,反而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esp;&esp;叙州人办事实惠,而且还买了两坛好风味的酢辣椒,在船上做路菜恰到好处,还给他们介绍店铺,买了美味、干净且实惠的酢辣椒,让他们放在办事处,随船先带回去买地,再走邮政寄回家给亲人做手信,如此大方、妥帖,所费又不多,让这些很有心上进的考察团成员们,倒是多了几分好评。

&esp;&esp;因叙州义军自己是带船来的,他们船多,于是考察团在巴陵便换了他们的客船,条件也比原本要好一些,至少晚上睡觉,翻身的余地都比原本要多,如此船行几日,便到了夷陵,这里迎接的叙州人更多了,而且出现了女吏目——可见叙州在夷陵的势力已颇可观,女吏目到夷陵来公干,他们是放心不会出事的,巴陵则让两个男头目先去探路,免得因女子身份招惹意外,反而不美。

&esp;&esp;有没有女子出仕,完全可以说明一地是否足够‘买化’,这两个女吏目固然职位不高,而且文化水平似乎也有限,官话都说得七零八落,但光是现身,便让考察团中的女吏目大点其头,十分满意。

&esp;&esp;叙州众人见此,自然也是喜欢,一行人从夷陵出南津关,这里更是人潮涌涌,连客栈都没有,只得在船上歇了一日,第二日一早,便在码头挤挤挨挨的人潮中,解绳继续西进,老艾容光焕发,站在船头指点身后的码头,笑道,“诸位兄姐,这些客人对我们都是颇为羡慕哩,如今冬日水枯,前方又是三峡天险,没有纤夫,谁也不敢在江面前行,唯有我们叙州帮自己有纤夫在此,方才能维持船运来往。”

&esp;&esp;“兄姐们请看,前头这山水雄奇之处,处处都是险滩,正所谓四川形胜当前险,三峡波涛据上游,这就是闻名天下的三峡天险,我们的纤夫兄弟,就正在其中那!”

&esp;&esp;众人听他一眼,都是纷纷出舱,极目眺望,只见前方绝壁千仞,重峦叠嶂,江水蜿蜒、波涛激荡,令人魂夺!于如此险峻高阔的山水之中,那轻舟真如尘埃,如浮萍一般,仿佛一阵清风便会随之反覆,而正在这光秃秃的山石绝壁之中,有无数小点,仿佛蚂蚁一般,攀附于山间乱石之内,他们连着一根一根的丝线,往江边浅滩汇聚——

&esp;&esp;这些如蚂蚁一样,攀在江边石壁之上的,作为人力对自然伟力抗衡象征的,便正是让叙州帮引以为豪的三峡纤夫了!

&esp;&esp;第498章 南津关三漩不好认

&esp;&esp;凡是走过船的人, 对于纤夫是不可能陌生的,这一行在有水系的地方一向是人多势众,是一股不可小视的江湖势力——纤夫和农户一样, 也不是说做就能做的,拉纤时如果不能顺着水流、风向使力,不能和队伍协调, 就算力大无穷也往往只能添乱。

&esp;&esp;一般来说, 一队纤夫都需要一个有威望、力气大, 脑子灵活的头领,做出人员上的分派,还要有数名身手敏捷、身材相对轻盈灵活的机动人员, 随时整理绳索, 如果绳索在江水中打结, 他们还要负责下水解开绳子。等到绳索捋顺了,他们再拿起边上的绳子,通过口号进行力度调配, 还有方向上的调整,不能不说, 拉纤实在是一门技术活呢!

&esp;&esp;不过, 大多数时候, 河岸两边的纤夫,多还是在平地里成群拉拽,譬如客船,客船是较轻盈的,五六人就可以拉得动,甚至在很多时候可以直接靠浆板击水前行——拉纤在很多时候,只是水文条件复杂, 浆板击水无法前行,只能在原地打转甚至会被冲走时的一个补充,完全靠拉纤通行走完全程,这是不可能的,估计也就只有皇家船队前行时,会有这样的手笔了。

&esp;&esp;一般的客船,五六人便可拉动,在大多时候都可以靠划桨前行,只有少数险滩需要拉纤,一般也都有本地的纤夫在附近,若是货船,那就不一样了,有些沉重的货船,需要数十人,甚至上百人才能拉动,船沉,吃水也深,客船能过的地方他们未必能过,需要纤夫的场合也多,因此,货船往往是成群结队的行走,一个船队要养着数十纤夫。

&esp;&esp;如此到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