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父亲和其余叔伯,不过是秀才、童生,虽然家中有经商,颇为富裕,但在时人看来的地位上,和沈、叶两家已有了明显的差距。很多事情上,他们家都选择了依附两家行事,尤其和叶家过从甚密,与叶家至交袁家,也有不浅的交情。
&esp;&esp;因为这份交情在,李家也成为吴江最早南迁的氏族,早在叶仲韶回乡变卖田产时,李玉照的祖父便嗅到了风头,过段也随之分批处理了家产,投奔叶家一起南下安家。
&esp;&esp;也是因为来得早,这时候云县的房子还不算太贵,李玉照的祖父便尽能力为孩子都买了一个院子,又分了一些安身立命钱,这就算是迎合买地的风气,就此分家了,他自己则跟着老大养老,同时余下的大量财产也都归在了老大这一脉——长子多拿多得,天经地义,余子也不好多说什么,从此便是各谋生路去了。
&esp;&esp;李玉照的父亲,如她大哥所说,实在没有什么文学上的大才,不过是认字而已,为人办事也算不上精干,娶个亲,亲家家世也不过一般,在诸子中本就不算受宠,分到的屋子本来也是最差,又托人情在吴江戏班找了个文学编辑的职位,其实无非就是抄抄写写,帮着排版跑腿,做些杂事而已。
&esp;&esp;若说李家和现在风生水起的叶家、沈家,已经拉开了差距,那李玉照的父亲在李家诸兄弟中,也算是掉了队的,每每逢年过节,到祖父跟前去走动时,李玉照兄妹都能感到人情冷暖:自己家是这样,叔伯们不是做买卖做得风生水起,就是考进衙门做吏目,再次也是自己守个门面过日子,堂兄弟姐妹,又如何会对他们青眼以待?就不说电灯线,就是大哥所说的冷暖自来水、抽水马桶,亲戚家都有了,独李玉照家没有,也难怪他们被堂亲们当成‘乡吾宁’了!
&esp;&esp;在下一代这里,李玉望如他自承,没有读书的天赋,倒是天生敢闯敢干,来了买地之后,家里倒是依靠着他多些,李玉望成人后不久,便加入私人商队,走南闯北,每每回来都带了一笔不少的报酬,李玉照的零花钱许多都是他给的。
&esp;&esp;别看打打闹闹的,兄妹两人,关系最好,他对李玉照的期望也是最高,李阿爹、李姆妈都没想过叫李玉照读大学,反倒是他,一开口那意思,就是要李玉照读个‘买进士’才好。
&esp;&esp;不过,之前他最远也就是去山阳,还没有去过科尔沁,这一次走得这么远,李玉照不能不挂怀,第一日一早起来去做工时,站在巷尾等顾眉生几个小姊妹,便是低着头愁眉不展,脚下踢蹬着个小石子儿,差点没蹦到迎面而来的一个大叔,忙吐吐舌头,道了声‘得罪了’。
&esp;&esp;那大叔瞪了她一眼,转身昂然而去,李玉照瞧瞧他的背影,吐吐舌头,觉得他这步态有些眼熟,大概也是街坊,但也未曾留意——对她这个年纪的小姑娘来说,一十五岁以上的男人都是大叔,那是一眼也不想多看的东西。
&esp;&esp;一忽儿,见顾眉生来了,她便忙迎了上去,顾眉生笑道,“玉照,你怎么了,瞧你这眼圈儿,肿得和黑白熊似的!”
&esp;&esp;顾眉生性子疏朗豪阔,李玉照和她最好,挽着她的胳膊,便低声喁喁地把自己的烦恼告诉顾眉生,愁眉道,“科尔沁局势不定,为什么这么着急出发?我……我担心我哥哥,去那么远做什么呢?难道江南这里,就没生意可做了么!”
&esp;&esp;这两个问题,问得顾眉生也是眸光闪闪,若有所思,想了半日,便对李玉照道,“李大哥是个有勇有谋的好汉子,他背后的东家也不简单,这两件事,我心里倒是都有所猜测,你若不嫌弃,我便和你说一说。”
&esp;&esp;当下,便清了清嗓子,低声说出了一番话来——
&esp;&esp;第771章 佛前五百年 云县李玉照 今生缘份只……
&esp;&esp;科尔沁、建州那边的事情, 目前虽然还没有见诸报端,但在整个云县已经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顾眉生、李玉照这样的学生, 哪怕在家中没有听父母兄妹说起,在学校也会听到老师同学议论, 公论买地是要收了建州故地的,现在的悬念只是会不会顺势接收科尔沁, 以及林丹汗又会对此做出什么反应——
&esp;&esp;顾眉生、李玉照还和德德玛是好同学呢,德德玛虽然比她们大了几岁, 但基础薄弱,现在还在上初级班, 她和‘小丈夫’山丹夫就住在城东一带, 李玉照一群人还和他们一起去城外骑马, 对于鞑靼的地理,边市的□□势,她们早从这批同龄人口中听得清清楚楚,这要是在敏地,都可以算得上是小半个鞑靼专家了。因此,顾眉生有理有据地认为, 买活军是一定会收下科尔沁的。
&esp;&esp;政治上的分析,不必赘言了, 至于经济上么,“这里的道理也不复杂, 李大哥心中必定有数,这几年来,衙门对科尔沁和建州禁运买货,那里的百姓生活过得很苦, 王公台吉们也不会有多好受,捏着羊毛换不成银子,就是有银子也买不到货。原本和他们通商的晋商又都死完了,这会儿一开边市,会有多少买卖?”
&esp;&esp;李玉照一听,便觉得有理——她虽然没吃过猪肉,但也看过猪跑,沉吟道,“说得也对,买地这里,做生意的人太多了,利润也薄,越是这样的生地方,头几波买卖都是最有赚头的,难怪大哥和东家赶着吃这头茬甘蔗。”
&esp;&esp;“说得是了,德德玛不是说了吗,鞑靼人觉得汉人狡诈,更宁愿和熟悉的汉人做生意,也不想搭理生面孔。虽说延绥边市开起来之后,偏见有所缓解了,但那也只是缓解而已,李大哥的商队若是行事顺利,之后有了这条稳定的商路,就够吃几十年的了!”
&esp;&esp;“再有一个道理,最近啊,钱街那边不是闹得不轻吗?现在还有好些大东家,在监狱里没有出来呢,听说都和场外交易所有关,你阿哥的东家出去避避风头,跑一趟草原么,大半年过去了,是不是?回来生意也能照着做……所以他才走得这么急呀!”
&esp;&esp;这句话点醒了李玉照,她一合掌,“对呀,眉生,还是你剔透,年岁么还比我小几个月,看事情老精老怪,千年老妖都没你看得明白,你这一说,我想开了,是格个道理!”
&esp;&esp;聪明的话,也要聪明的人来听,两个小姑娘对视一眼,更觉得亲密,携着手亲亲热热,李玉照虽然依旧挂念兄长,但已经不怎么担心了。顾眉生的谈性却还没有完全收拾,笑着又把声音压低了,和她咬耳朵,“再说了,还有一件事,你是没想到的——塞外苦寒,百姓的日子过得那么苦,哪有不喜欢抽烟的?烟草这东西,若能传入草原,对经手的商队来说这就是暴利……这一趟生意要是做成了,你们家从此就要改换门庭,也不好说呢!”
&esp;&esp;烟草暴利?
&esp;&esp;李玉照心中也是一动,口中却笑道,“这就是胡说了,我哥哥也是跑腿而已,大头都是东家赚去,他要能自立门户做买卖,还不知道要攒多少年呢,若是没机缘,一辈子也就是个商行管事,丁点儿排面没有。”
&esp;&esp;说着叹了口气,“到底是不会读书,难出头呀。”
&esp;&esp;这番话是必须要讲的,因为顾眉生家中无父兄支撑,她养娘是在家里开了个托儿所,毫无疑问在她长大以前,顾家就只能这样不上不下地支撑